社会调研项目立项以来,南宁学院《南宁市兴宁区农民专业合作反脆弱性现状和发展路径调研》《南宁市兴宁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增收路径调研》社会服务培育项目组成员到兴宁区政府以及部分农民合作社开展了五次调研活动,通过调研对兴宁区农民合作社的运营和增收路径情况,合作社抗风险能力现状和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开展社会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0年7月20日上午,项目组开展第一次调研,项目组部分成员在兴宁区政府大楼608会议室与兴宁区农村农业局领导、兴宁区部分合作社负责人就如何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项目及相关问题进行座谈。
首先,教务处左婧副处长介绍了南宁学院基本情况,特别是学校在科研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对两个项目的基本情况和服务目标进行汇报,并提出请兴宁区农村农业局就项目的可行性提出意见及建议和希望兴宁区农村农业局在项目组后期的调研中给予支持两个希望。随后,兴宁区农村农业局下设单位朱主任介绍了兴宁区基本情况,包括兴宁区的城区设置和城区的优劣势。据了解,兴宁区目前在册合作社125家,其中,林业合作自社16家,农业合作社101家,扶贫领域合作社8家。接着,南宁市荣燊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李育兆、南宁市铭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王振宇、南宁市国翠农业专业合作社陆坚邦、南宁市长寿仙无花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陈凤环等4位合作社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自合作社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发展规划。最后,与会人员进行自由交流,大家对南宁学院社会服务调研项目的设立和开展表示高度认可,并期待在今后的合作中产生更多有助于推动合作社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成果。

(项目组与兴宁区农村农业局座谈交流)
2020年7月24日下午,项目组开展第二次调研。项目组驱车来到三塘镇建新村里彩坡实地考察南宁市荣燊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05月07日,法定代表人为李育兆,经营范围包括玫瑰茄、桑葚种植、加工、批发、零售。在合作社办公室,双方进行简单介绍后,合作社负责人李总向项目组介绍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并谈了自己对农业经营的看法。李总认为,做农业一定要做深加工,粗产品一旦滞销就会导致亏损,抗风险能力非常低。深加工后,产品可以储存,即使滞销,至少货品还在,还有机会。
随后,李总邀请项目组品尝了他自研自产自销的洛神花茶和洛神花酒。谈及关于农户合作种植,李总表示之前尝试给农民发放免费果苗,但是由于免费,农民随意种植,没有认真护理,所以成效不佳。现在有偿提供果苗后,农民反而比较用心种植,种植出来的农产品质量才达标,这也是李总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种合作种植方式。
最后,项目组随李总一起参观了合作社及其基地。在谈到农业发展模式时,李总表示,计划打造休闲旅游的农庄,客户在农庄开展活动的时候推广他们的酒,实现了消费者体验,同时还节省了广告费用,积累了一批订单客户,农庄的发展实现现金流的周转和快速盈利,有资金可以发展酒业;酒业的发展又规避了农产品(洛神花、桑葚)粗产品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比如市场价格低或者天气不好影响水果质量或者一些品质不太好水果,则不拿来售卖,直接送去酿酒;如果水果市场好,就把好的品质果拿去卖鲜果,深加工确保了产品附加值高,抗风险能力也强。桑葚等水果的种植,又带动了农庄发展,总体来说是一个良性循环。

(项目组成员与合作社李总合影)
2020年12月30日下午,项目组开展第三次调研。项目组驱车来到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西龙村坛白坡,实地考察南宁市国翠农业专业合作社。据了解,南宁市国翠农业专业合作社于2010年成立,除了第一年亏损,之后一直连年实现盈利并越做越好。合作社获得诸多荣誉,算是五塘镇的示范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陆坚邦先后被评为市劳动模范、自治区劳动模范。据陆总介绍,合作社主要培育和种植优质蔬果,每年带动五塘三分之一以上农民一起种植或销售近千万株蔬果苗,市场面向越南、广东、湖北、湖南、广西等地,供不应求,颇受欢迎。
在合作社会议室里,负责人陆总向项目组介绍了他从事该行业的一些情况。陆总并非是学农的,从事这个行业只是源于对农业的热爱,从小在乡村长大,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2002年,他开始踏入农业行业,前期是跟着别人做,也到处去学习,2005年进入农资领域,2010年开始做基地,他也在不同的地方都有涉及,如马山、金城江、五塘等,五塘这里应该是相对比较稳定和固定的一个基地。陆总投资基地第一年是亏损的,主要是没有选好品种,损失了十几万,但是他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了,从第二年开始就盈利了,至今都没有亏损过。
在谈到合作社抗风险及增收问题时,陆总表示,农业的风险非常大,一方面是种植的风险,种植要看天气环境;另一方面是销售的风险,要确保种出来的卖得出去。采用大棚种植,可以有效的实现种植条件的管控,不用担心天气问题。了解不同品种的种植特点,对比不同品牌的产量以及后面的果品好坏等,了解这种瓜果在哪些市场好销售,跟一些收购商达成合作关系,这样就能确保有销路了。增收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育苗厂的收入,二是推广种子的收入,三是基地生产销售农产品的收入。
从实地考察来看,国翠合作社确实经营得很好。一方面,合作社负责人陆总有深耕农业领域的强烈愿望和服务农民的情怀,用心用力用情用智的人,上帝总会眷顾的。另一方面,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很重视市场调研、技术研究和产品推广,所种植的蔬果产品质量高,不易被仿制,跟随合作社一起种植的农民承担的风险较低。国翠合作社的技术未必可仿制,但国翠合作社的模式可以复制,很多经验值得推广。

(合作社负责人李总向项目组介绍产品种植情况)
2021年4月11日上午,项目组开展第四次调研。项目组驱车来到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南宁市铭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调研中,铭丰合作社王总和陈总两夫妻向项目组介绍了他们的创业经历。王总和陈总最初是在广东深圳打工,最初是做蔬菜批发的生意,后来是因为孩子教育问题回来广西创业做农业,现在合作社基地面积80亩,主要种植的是叶菜类蔬菜,如菜心、上海青等。基地夏季每日产量大概是4000斤,冬天大概是8000斤。
关于抗风险和增收的问题。王总表示,做农业只要踏实做,风险不会太大,风险主要就是天灾和人灾。天气不好导致农产品产量下降就是天灾,但是天气好,收成好就会导致人灾,即收成好,但价格低。对于如何抵御风险和增收,陈总表示,最主要就是提高质量和服务,稳定订单客户,目前他们通过提高选择好的蔬菜品种、提高蔬菜的蛋白质来做高品质蔬菜,走高端路线。
随后,项目组随王总一起走进他的蔬菜种植基地,长得郁郁葱葱的蔬菜鲜润、嫩绿。基地全部装上了水肥一体化喷淋系统,“基地的蔬菜通过喷淋系统来完成淋水和施肥,不但可以提高施肥的精准性,还可以降低劳动成本。”王振宇介绍,如果是晴天,每天都会喷淋两次,早上一次,下午一次,保证菜苗的正常生长。在基地的另一边,10多个工人正在摘菜,这些正在采摘的蔬菜严格来说,只是幼苗,长得密密麻麻的。工人把菜苗拔起后,再用小刀把菜根削掉。“我们卖的蔬菜全都是幼苗。”王总说,这样不但上市时间快,种植也很方便,可以省却移植的麻烦。“这些蔬菜从播种到收获只用25天的时间,每次采摘完后马上再播种,保证每天都有蔬菜上市。”

(项目组与铭丰合作社王总和陈总合影)
2021年4月11日下午,项目组开展第五次调研。项目组驱车来到南宁市长寿仙无花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陈凤环带领项目组在基地实地考察,一面参观一面交流。陈总向项目组介绍了无花果的功效和基地种植情况,无花果营养价值高,全身都是宝,每年6月到12月都是产果期,产果量也很大,但是由于无花果尚存在保鲜难的技术问题,所以鲜果销售对陈总来说也是一个挑战,目前合作社主要是通过和超市合作以及开展鲜果采摘活动进行鲜果的销售。由于无花果保鲜期极短,为避免浪费,提高产值,合作社还自主研发了无花果深加工产品,如果干、果酒、果醋等,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关于如何抵御风险和有效增收,陈总表示,无花果比较怕雨水,所以他们在基地种植前,先在地下做好排涝设施,确保下雨不会内涝。由于无花果也没有太多的虫害,只要种养得当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为了丰富基地品种,合作社还引入了泰国青柚,青柚的产果时间和无花果错开,可以比较好的实现基地的充分利用,泰国青柚预计今年也开始产第一批水果。
据了解,该基地还是兴宁区脱贫摘帽贫困村特色农业扶贫示范园,那笔村农民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租金以及代种无花果的务工收入获得收益,这让更多贫困群众从产业扶贫中获得稳定受益。(图/蓝军斌 文/左婧 蓝军斌)

(项目组在长寿仙无花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实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