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学院升本以来的十年,是学校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十年,也是南宁学院科研“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发展的十年。面对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学校改革新阶段新要求,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全校师生践行“科研决定水平,服务决定地位”的理念,提高科研意识、积累科研基础、营造科研氛围、增强科研实力、产出科研成果,取得了一系列丰硕业绩,有力支撑了学校高质量发展。
为了总结过去十年科研发展历程,展示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在南宁学院第一届科研工作大会即将召开之际,学校梳理节选了30个大事记作为“十年科研·十大事记”的候选事记,诚邀全校教职工参与投票,选出你认为最有意义价值的10个事记。
1.2013年2月,南宁学院独立设置科研处
2006-2010年,学校科研管理工作由教务处负责。2010年10月,学校设置了科研处,与教务处合署办公。2012年,邕江大学升本成功并更名为南宁学院,实现了“万人、千亩、本科”的阶段发展目标;2013年2月,将科研处从教务处分离出来,独立设置。学校副校长陈雄章主管科研工作,韦平任科研处处长,下设科研管理科和成果管理科。
2.2013年9月,南宁学院获批立项第1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2013年9月,南宁学院获批立项第1个省部级科研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3年度课题(一般项目)《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视阈下广西石漠化特困区的县域公共财政体系研究》,项目负责人:蓝常高,会计与审计学院。
3.2014年3月,我国首个面向东盟城市轨道交通教育项目在南宁学院开班
2014年3月,我国首个面向东盟城市轨道交通教育服务项目在南宁学院开班,本次研修班以学习城市轨道交通、高铁知识为主,是南宁学院、广西同时也是我国首个面向东盟城市轨道交通的教育服务项目,是泰王国教育部为今后本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培养能进行教学和指导的教师团队所做出的举措;研修班由来自泰王国17所高校的26名教师组成。
4.2015年4月,南宁学院召开第一届教学科研大会
为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高办学质量,总结教学科研经验,出台促进教学科研新的制度,部署教学科研工作的新任务,2015年4月9日和4月10日,学校在图书馆报告厅召开南宁学院第一届教学科研工作大会。本届教学科研工作大会围绕主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推进我校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步伐,为建设全国一流应用技术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行。大会上校长赖每作升本以后的南宁学院教学科研工作总结报告:一是总结了我校升本后勇闯新路,敢为人先,在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工作上结出的累累硕果;二是分析了如何把握新形势、适应新常态,充分认识我校应用技术大学建设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三是强调并要求全体教师凝聚共识、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加快推进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步伐。
5.2015年12月,南宁学院获批第1件授权发明专利
2015年12月30日,南宁学院获批第1件授权发明专利:一种基于OBD-II接口的车窗防夹系统(专利号:ZL201410212620.1),第一发明人:范毅。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OBD-II接口的车窗防夹系统,包括:多个客户端任一个客户端包括:上升机构、控制机构、OBD-II接口和显示器;控制机构通过OBD-II接口与车辆控制装置连接,电流检测装置实时检测车窗电机的电流值,发送至控制机构,控制机构通过车窗电机的电流值,判断车窗是否在上升过程中夹住人。本发明设计在不破坏原车线路的基础上,为没有装配车窗防夹功能的汽车提供车窗防夹功能,克服汽车生产企业配置车窗防夹系统价格高,不利于普及的缺陷;同时,实现了对车窗电机的电流值的智能监控和管理,使得本车窗防夹系统更加智能和人性化。
6.2016年2月,签订“校政企社”四方合作协议服务百济镇
2016年2月20日,陈雄章副校长代表南宁学院与百济镇人民政府、南宁市清水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坛里现代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签订互联网+精准扶贫“校政企社”合作框架协议书,共同推动邕宁区百济镇红星村精准扶贫工作。南宁学院将加大对邕宁区各乡镇、邕宁新兴产业园等学校周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力度,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将更多聚焦社会“真”问题,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实实在在的问题,在切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履行高校社会责任,体现学校应用技术大学宗旨和特色。
7.2016年6月,南宁学院科协喜获全区2015—2016年度AAA级优秀调查站点
2016年6月14日,在2016年全区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工作培训班上,南宁学院科协被广西科协评为全区2015年-2016年度AAA级优秀调查站点(AAA级为优秀最高级别,广西区内仅有两个站点获得AAA级调查站点荣誉称号)。
8.2016年12月,南宁学院大学生专利俱乐部成立
2016年12月5日,为了调动广大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和推动大学生积极开展发明创造活动,挖掘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南宁学院大学生专利俱乐部在大学生创业园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校领导刘彪、陈雄章,各部门负责人、指导老师、俱乐部成员及学生代表近100人参加了揭牌仪式。大学生专利俱乐部是学校第一个学术型技术型的俱乐部,同学们通过俱乐部这个平台转变学习方式、转变实践方式,是我校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的重要体现。
9.2016年12月,南宁学院科研处更名为产学研处
2016年12月7日,根据《关于公布南宁学院组织机构设置的通知》,原科研处更名为产学研处,学校副校长陈雄章主管科研工作,韦平任产学研处处长,下设产学合作科和科研管理科;增设产学研合作等职能。
10.2017年1月,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访问我校并作专题报告
2017年1月1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教授应邀到校作了专题讲座,南宁市科协郑文革副主席、学校赖每校长、陈雄章副校长及各部门领导、师生近500人在不孤湖大讲堂聆听李院士的精彩报告。李培根院士报告主题为《新工业革命和工程教育》,主要内容分为大潮、挑战、逻辑、情怀等四部分。他呼吁老师同学们要关注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承担社会责任,根植于存在的意义,“超世界”的存在等问题;他认为教育的理念就是自由、开放发展;人文情怀要融入和体现在课堂中、课题的选择、课外的关注以及教师自身的修炼。
11.2017年6月,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获批为广西重点学科
2017年6月,根据广西教育厅《关于做好2017年度广西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通知》文件精神,南宁学院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获批为2017年广西重点学科,获得资助经费20万元,南宁学院是此次唯一获批自治区级工科类重点学科的民办高校,这充分体现了我校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有一定成效,对凝练交通运输学科办学特色,增强该学科的师资力量和打造学科品牌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12.2017年8月,南宁学院荣获“南宁市专利工作突出单位”奖
2017年8月,根据南宁市知识产权局文件《关于奖励2016年度南宁市专利工作突出单位的通知》,南宁学院以专利申请量112件、发明专利申请量109件名列南宁市辖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机关团体及其他事业单位前三名,荣获南宁市专利工作突出单位奖励。
13.2017年12月,中国质量研究与教育(南宁)基地和中国-东盟质量研究与教育中心落户南宁学院
2017年12月10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质量发展纲要》和《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共商质量发展大计,共助质量强桂,国家质检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南宁市人民政府、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人社厅、自治区质监局、南宁学院6个单位在南宁就共建中国质量研究与教育(南宁)基地和中国-东盟质量研究与教育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并举行签约仪式。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国家质检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付文飙、南宁市市长周红波等领导见证仪式。
14.2018年3月,交通学院范毅团队荣获南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8年3月9日,由交通学院范毅所在的研究团队主持完成的《基于OBDⅡ的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及车窗防夹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项目,基于OBDⅡ和CAN总线通讯的机理,在不更改原车任何线束的基础上,自主研发汽车OBDⅡ试验平台,对不具备该装置的车辆进行加装,实现车道偏离时智能预警、车窗上升遇障智能停止,提高汽车行驶安全。项目产出授权发明专利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实审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4篇。项目荣获2017年南宁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5.2018年6月,中国质量研究与教育(南宁)基地暨中国—东盟质量研究与教育中心获批专项经费179.2万元
2018年6月5日,南宁市政府下达批复,同意给予中国质量研究与教育(南宁)基地暨中国—东盟质量研究与教育中心2018年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质量调查研究与教育工作专项经费支持共计179.2万元。根据南宁基地战略合作协议精神,结合《关于印发南宁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学校联合南宁市质监局,围绕增强首府质量文化底蕴,培育南宁城市质量精神,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跨部门联合、全社会共建共享”的质量工作格局,在服务重点新兴产业质量变革、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宜居城市服务品质再升级等方面,开展一系列质量强市调查研究与教育工作。
16.2019年4月,南宁学院副校长陈雄章教授被国家哲社办评为认真负责的鉴定专家
2019年4月30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2019年4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认真负责的鉴定专家”名单,南宁学院副校长陈雄章教授榜上有名,这已是陈雄章教授第5次被国家哲社办评为认真负责的鉴定专家。本次受通报表扬的全国各省市鉴定专家共59人,广西仅陈雄章教授1人上榜。
17.2019年5月,南宁学院获批第1件学生授权发明专利
2019年5月14日,南宁学院获批第1件学生授权发明专利:一种可防焊穿的万用板(专利号:ZL201710343736.2),第一发明人:黄译锋。本发明公开一种可防焊穿的万用板,包括万用板体及插孔,所述的插孔成矩阵式设置在万用板体上,横向与纵向的插孔的间距相等,在插孔上设有导电材料,在插孔之间还设有铜丝,铜丝不与插孔的边缘接触。本发明在电路焊接时,可以根据电路设计,在万用板体上焊接电路时,可以将铜丝与电器元件的焊脚连接即可,也可以在铜丝的基础上进行拖焊。电烙铁不需要在万用板体上停留过久的时间,避免出现高温造成焊穿的现象。同时铜丝能够引导电烙铁焊接走向,使焊接效果更美观,能更快的完成电路焊接。不用焊接的铜丝可以取消或保留,对焊接者的焊接水平要求不高,焊接操作简单。
18.2019年8月,南宁学院产学研处党支部荣获自治区级“五星级党组织”荣誉称号
2019年8月,经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教育工作委员组织评审,南宁学院产学研处党支部荣获“五星级党组织”荣誉称号。产学研处党支部积极落实学校党办提出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学校党委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党支部“创优争星”工程活动中获得“五星级党支部”荣誉,是对产学研支部党建工作的极大认可和表扬,将会促使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再上台阶,不断激发党支部的内生活力。
19.2020年4月,南宁学院四名教师在2019年度自治区科技特派员考核中获佳绩
2020年4月,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下发的《关于公布贫困村科技特派员2019年度科技服务工作考核结果的通知》,学校派出的谭春萍、张艳雯、黄广君、徐高骁等四名科技特派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优秀,自治区统一颁发证书给予肯定,将在科技项目立项支持方面,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安排。南宁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努力践行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使命,高度重视科技扶贫工作,推动和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到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为贫困村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
20.2020年7月,南宁学院第1项科技成果实现转化
2020年7月21日,南宁学院第1项科技成果实现转化:一种高效染色废水处理剂(专利号:ZL201510987774.2),第一发明人:朱甜霞。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效染色废水处理剂,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5~20份偏硅酸钠、10~25份白炭黑、20~40份季铵盐。该高效染色废水处理剂,生产工艺简单,配方新颖、独特,其脱色效率高,处理效果大大优于现有同类产品,用量少,洗涤成本低,降低了工业废水对环境污染程度,处理后的染色废水可循环作为水洗工艺水使用。该专利于2020年7月成功转化至河北华硕化工助剂有限公司。
21.2020年11月,南宁学院获批第100件授权发明专利
2020年11月6日,南宁学院获批第100件授权发明专利:一种可调螺旋翼姿态的无人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专利号:ZL201710542498.8),第一发明人:刘大龙。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螺旋翼姿态的无人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包括中控模块、I/O接口、路径点暂存器、路线规划、位置判断、压力传感器、姿态控制、伸缩机构、电机控制、电机;所述中控模块分别与I/O接口、路径点暂存器、路线规划、位置判断、压力传感器、姿态控制、伸缩机构、电机控制、电机通信连接。本发明通过中控模块、I/O接口、路径点暂存器、路线规划、位置判断等模块的设置,能有效解决定点自动飞行的问题,为短距离物流的高效率低成本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22.2020年11月,南宁学院副校长陈雄章教授专著《变道超车:新型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探索》荣获广西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20年11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奖励广西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决定》,南宁学院副校长陈雄章教授的专著《变道超车:新型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探索》荣获广西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是南宁学院建校以来获得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最好成绩,说明南宁学院应用技术大学发展建设得到政府部门、行内专家的认可和褒奖。
23.2021年9月,南宁学院获批立项建设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1年9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位委员会下发《自治区学位委员会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公布广西2021-2025年立项建设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名单的通知》,南宁学院获批立项建设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和土木水利作为重点建设的培育点获批广西2021-2025年立项建设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
24.2021年9月,广西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获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2021年9月15日,自治区科技厅公布2021年第二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新认定名单,以南宁学院为依托单位,西南交通大学、长安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交控科技股份公司为共建单位的“广西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被认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我校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为西部陆海新通道、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提供有效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25.2021年度南宁学院进校科研经费首次突破1000万
2021年,学校修订和颁布《南宁学院横向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落实科研经费使用项目负责人责任制,下放科研经费预算调剂权和使用自主权,扩大经费包干制实施范围,免收科研项目管理费,简化科研经费审批报账流程等改革举措,实现学校横向科研项目经费质的飞跃。科研与学科建设处多措并举,积极拓宽项目来源和途径,切实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和科研成果水平,学校校外项目立项质量、数量不断提升,2021年学校年度科研进校经费1402.11万元(其中纵向经费占比48.4%),实现历年科研进校经费首次突破1000万的历史新高。
26.2022年1月,南宁学院产学研处更名为科研与学科建设处
2022年1月,根据《南宁学院校级机关及教辅单位“三定”方案》,将产学研处更名为科研与学科建设处,负责学校科学研究、产学研用、学科建设工作。李陶深副校长主管科研与学科建设工作,张艳雯任科研与学科建设处处长,陈艳艳、姚锦金任副处长,下设科研管理科、学科建设科。
27.2022年7月,南宁学院位列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排名第29位
2022年7月25日,《2022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排名》正式发布,南宁学院位居2022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排名第29名。研究报告表明,基于双重视角的评价结果,南宁学院是目前处于“最佳科研生态位的民办本科院校”之一。今年共386所院校进行排名,其中进入2022基于实力评价的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排名C+级及以上的高校共193所,南宁学院位居第29名;进入2022基于增值评价的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排名C+级及以上的高校共96所,南宁学院位居第21名。
28.2022年11月,南宁学院获批2个南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22年11月11日,南宁市科技局发布《关于认定2022年度南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通知》,由南宁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牵头申报的“南宁市新能源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宁市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与建筑性能提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获批。
29.2023年5月,南宁学院荣获4项2023年自治区科技计划资金项目立项
2023年5月6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审议同意,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同意2023年自治区本级财政科技计划第二批项目安排的函》,《自治区科技厅关于下达2023年自治区科技计划资金新立项项目(第一批)的通知》,南宁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庞彦知副教授荣获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立项;食品与质量工程学院程忠博士、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王玉梅博士、通识教育学院何家文副教授荣获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南宁学院实现了省部级科技项目新的突破!
30.2023年8月,南宁学院获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
2023年8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发布《自治区科协关于认定“十四五”期间第二批广西科普教育基地的通知》,由南宁市科学技术协会推荐的“南宁学院轨道交通博物馆”成功获批,这是自今年6月12日,南宁学院获批南宁市科普教育基地之后,成功获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实现一年内连续成功获批市级和自治区级科普教育基地的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