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育人9】智能制造与虚拟仿真研究中心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实践

时间:2025-11-13作者: 点击:

高校科研如何真正反哺教学,培养出契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南宁学院用一系列扎实的育人成果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科研与学科建设处协同各二级学院持续推出“科研育人”典型案例系列报道。该系列将深入教学一线,深度挖掘各二级学院将前沿科研成果、创新思维与研究方法有机融入课堂、实验与实践环节的生动实践,呈现科研赋能教学、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南院方案。“科研育人”典型案例系列报道9期报道智能制造学院常青青副教授“智能制造与虚拟仿真研究中心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实践”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该案例依托校级科研平台-南宁学院智能制造与虚拟仿真研究中心

一、主要做法

(一)前期准备

1.明确竞赛目标与主题

结合研究中心的特色和优势,确定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竞赛目标,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促进产学研结合等。制定鲜明的竞赛主题,例如 “智能制造创新大赛” 或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2.组建专业指导团队

邀请研究中心的教师、科研人员以及相关企业的专家组成指导团队,为参赛学生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建议。对指导团队进行培训,确保他们熟悉竞赛规则和流程,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

3.宣传推广

利用专业协会(智能制造创新协会、机械创新协会、机器人协会、电子协会)、班会等多种渠道对竞赛进行广泛宣传,介绍竞赛的目的、主题、奖项设置等信息。组织宣讲会,邀请指导团队成员或往届优秀参赛学生分享经验,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二)竞赛过程管理

1.制定详细的竞赛规则和流程

明确参赛对象、作品要求、评审标准、奖项设置等内容,确保竞赛的公平、公正、公开。设计合理的竞赛流程,包括报名、初赛、复赛、决赛等环节,确保竞赛的顺利进行。

2.提供培训与资源支持

针对竞赛主题,组织相关的培训讲座和工作坊,帮助学生掌握智能制造与虚拟仿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开放研究中心的实验室和设备,为参赛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3.严格评审与反馈

建立科学的评审机制,邀请专业评委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确保评审结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在评审过程中,及时向参赛学生反馈评审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不断改进作品。

(三)赛后总结与推广

1.举办颁奖典礼和成果展示

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为获奖学生颁发证书和奖品,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学科竞赛。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展示优秀参赛作品,扩大竞赛的影响力。

2.总结经验教训

组织指导团队和参赛学生进行赛后总结,分析竞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整理竞赛资料,形成总结报告,为今后的竞赛提供参考。

3.促进成果转化

建立长效机制,鼓励学生将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1.竞赛参与度与获奖情况

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的参与度显著提升,其中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南宁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学子斩获国家二等奖1项,斩获区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第二十六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中斩获国家二等奖2项,斩获区级一等奖3项,三等奖1项;在2024年睿抗机器人大赛中斩获国家三等奖1项,斩获区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显示出学生实践能力的显著增强。学生在竞赛中不仅锻炼了专业技能,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技能提升

通过参与竞赛,学生在机械设计、智能制造、自动化控制、虚拟仿真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全面提升。这些技能在竞赛的实战环境中得到了检验和巩固。

3.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智能制造与虚拟仿真研究中心的科研项目与学科竞赛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学生在竞赛中遇到的问题往往能够激发新的科研思路,推动科研成果的产出。研究中心的骨干成员作为竞赛的指导教师,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动态融入竞赛指导中,提升了竞赛的水平和质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研项目,在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区级立项4项。

4.增强学校影响力与知名度

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为南宁学院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这些荣誉不仅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吸引了更多优秀学生的关注和报考。

5.推动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

1)教学模式创新

学科竞赛的开展推动了南宁学院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将竞赛元素融入日常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

2)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通过参与学科竞赛的历练和磨砺,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他们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具备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社会发展的贡献重要力量。

综上所述,基于南宁学院智能制造与虚拟仿真研究中心开展学科竞赛的实施成效显著。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与产学研合作,还增强了学校的影响力与知名度,推动了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闭

桂ICP备11008250号 版权所有©南宁学院通讯地址:广西南宁市龙亭路8号 邮编:530200
技术支持:南宁学院信息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