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新技术及材料应用广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时间:2024-11-06作者: 点击:

交通新技术及材料应用广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一、中心概况

交通新技术及材料应用广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24年9月经广西教育厅批准成立,紧密对接国家“交通强国”战略、广西“十四五”交通规划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聚焦交通新材料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依托高校科研资源与区域产业优势,联合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梧州市鸿图精密压铸有限公司、广西产研院新型功能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致力于打造集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研平台,支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及中国—东盟交通技术合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关键科学问题、领域、方向及内容等

20249月中心成立以来,主要围绕交通基础设施智能运营、监测与维护新技术、汽车新技术、动力电池材料、车用结构材料等核心方向开展研究,在科研项目推进、成果产出、人才建设、国际交流及地方服务等方面成效显著,形成覆盖学术成果、科研项目、知识产权、人才建设的完整创新链条。

中心面向交通基础设施运营与监测、新能源汽车等千亿级产业升级需求,聚焦四大核心领域:

1.交通基础设施智能运营监测与维护新技术。通过智能监测技术,对交通网络关键设施进行全天候监控,及时发现结构上的微小变化,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结合广西的地理、气候特点,研发适合本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智能运营、监测与维护技术。

2.汽车新技术。针对广西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新能源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及控制技术方面,开展电机驱动系统、机电耦合变速器、电驱动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等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设计。

3.动力电池材料。面向新型动力电池这一重要应用方向,立足于揭示新型催化剂活性位点和载体之间的构效关系,以及电池复合材料储氢机制和界面电子传输机制。

4.车用结构材料。以合金材料为研究对象,开发高强韧耐腐蚀新型铝合金及铝基复合材料,并进行产业化应用。

三、主要人员简介

中心设主任1名,现有工程技术研发人员及管理人员共计45人。为保障中心正常运行并增强科研活力,建立了人员流动机制以适时补充科研力量。

秦颐鸣:工程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南宁学院专任教师,兼任桂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获得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百色市第八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历任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吉利百矿集团有限公司资深工程师和研究院副院长、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功能材料研究所科研中心主任等职务,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铝合金、钢铁,在合金熔铸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经历和工程实践经验,主持参与省部级项目9项、市厅级项目2项,其中主持的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速列车齿轮传动系统用铝合金材料开发与应用”(桂科AB19185007)等项目已通过验收,成功开发了满足中车集团高速列车用的铝合金新材料;以第一作者发表了专业论文10篇,其中3篇被SCI、EI检索;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

四、社会服务、学术交流等

中心成立以来,积极服务地方经济,与共建单位实现了多项高新技术转化。水性环氧乳化沥青(WEA)高粘抗滑薄层养护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多维度贡献。该材料通过降低养护成本(用户提及成本降低20%)和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直接减少了交通基础设施的长期投入。此外,材料生产和应用过程带动了本地产业链发展,如广西交通设计集团的技术转化,促进了高端交通材料产业的升级,间接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吴圩机场至大塘高速公路是该技术的首个示范应用项目。作为广西重要的交通干线,该项目采用水性环氧乳化沥青高抗滑薄层养护技术后,显著提升了路面的抗滑性能和耐久性。该案例的成功实施为后续在广西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奠定了基础,目前已成为湿热地区路面养护的标杆技术。水性环氧乳化沥青高抗滑薄层养护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不仅实现了交通材料的技术革新,更通过经济、社会、生态的协同效益,成为支撑广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科技成果。其在吴圩机场至大塘高速的成功应用,验证了技术的可靠性和先进性,未来有望在更大范围推广,为交通基础设施的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汽车外观结构件用高性能再生铝合金精密铸造成型技术通过再生铝资源高值化利用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项目以梧州市鸿图精密压铸有限公司为转化对象,将再生铝原料转化为高性能汽车外观结构件,契合国家"双碳"政策和汽车轻量化趋势。近3年累计新增产值约5亿元,直接推动了梧州乃至广西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发展,同时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为地方创造税收和就业机会,助力广西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典型应用案例:动力电池包导轨、电控箱体等汽车外观结构件批量生产。合作企业:梧州市鸿图精密压铸有限公司。供应对象: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汽车主机龙头企业。技术突破:解决了"同一零件不同位置性能差异较大"的行业难题,开发的AlSi10MnMg、AlSi9Cu3等合金性能远优于标准要求。生产规模:实现关键零部件规模化生产,成为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重要环节。该案例验证了再生铝合金在高端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可行性,为广西汽车产业"强链补链"提供了技术范本。该技术通过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三重路径,实现了再生铝从低附加值原料到高附加值汽车结构件的跨越。其在梧州的产业化应用为广西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兼具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依托中心平台及技术成立的“广西交通新技术转移泰国分中心”,向泰国班派工业社区教育学院输出交通智能监测技术 1 项,开展技术培训 2 场,培训当地技术人员 30 人次。中心考核期内协办“中国 - 东盟交通新技术研讨会”,吸引东盟 5 12 所高校及企业参与;邀请马来西亚沙巴大学伊斯梅尔萨阿德院长等 3 名国际专家开展学术报告;中心 隧道无缝 —— 隧道管片高效安全加固修复方案 项目,在 2025 年中国 - 东盟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中获 优秀项目 称号。

五、主要研究成果

中心成立一年以来,与兄弟单位合作项目《大尺寸高强耐磨复杂结构铝合金铸件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获得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同时获批国家级项目1项,广西科技重大专项2项,省部级市厅级项目20余项;发表各类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14篇;授权专利8项;出版专著2本。


汽车技术中心

汽车技术中心

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


关闭

桂ICP备11008250号 版权所有©南宁学院通讯地址:广西南宁市龙亭路8号 邮编:530200
技术支持:南宁学院信息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