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育人6】师生共研共进 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5-11-04作者:科研与学科建设处 点击:

高校科研如何真正反哺教学,培养出契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南宁学院用一系列扎实的育人成果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科研与学科建设处协同各二级学院持续推出“科研育人”典型案例系列报道。该系列将深入教学一线,深度挖掘各二级学院将前沿科研成果、创新思维与研究方法有机融入课堂、实验与实践环节的生动实践,呈现科研赋能教学、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南院方案。“科研育人”典型案例系列报道6期报道马克思主义学院陈亚南副教授“师生共研共进 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该案例依托邕宁区科技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邕宁区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研究》。

一、主要做法

1.课题组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积极邀请学生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学生在资料整理、实践调研、报告撰写、项目汇报等方面均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高。

2.课题在开展实地调研之前,师生一起对调研的问题进行讨论,列出框架,并通过问卷星等发布相关问卷。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组织带领学生多次赴邕宁区那楼镇、中和镇等村屯开展相关调研。

3.课题组师生在开展调研之后,学生协助教师积极梳理采访、视频、图片等素材,并通过团队合作分析调研内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课题组负责人组织学生一起撰写调研新闻和调研报告,并结合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教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要求,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实现科研项目反哺教学的目的。

师生团队在邕宁区开展调研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1.提供较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

课题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深化相关理论研究,同时结合实地调研,不断开展理论研究。课题组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篇,其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路径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社区生态环境治理研究》2篇论文在知网的下载量超过2370余次,被引用36次。

2.完成较扎实的实践调研成果

课题组师生6次深入邕宁区开展相关调研活动,调研范围覆盖邕宁区5个乡镇,发布调研新闻报道3次,搜集了大量的素材,为本项目的研究奠定了较好地实践基础。课题组最终撰写《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邕宁区提升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路径研究》调研主报告1份,共计3万余字。调研报告的分析比较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可复制性、可推广性,该调研报告得到有关评审专家以及邕宁区科技局项目管理部门的认可。

3.助力学生开展思政类学科竞赛

依托课题研究,课题组师生在组织开展实践调研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撰写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邕宁区提升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研究》调研报告,并获得2022年度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教学竞赛“二等奖”,实现我校首次参赛并进入决赛的历史性突破。


调研过程中教师开展现场教学


师生团队在百济镇开展调研


 


关闭

桂ICP备11008250号 版权所有©南宁学院通讯地址:广西南宁市龙亭路8号 邮编:530200
技术支持:南宁学院信息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