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如何真正反哺教学,培养出契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南宁学院用一系列扎实的育人成果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科研与学科建设处协同各二级学院持续推出“科研育人”典型案例系列报道。该系列将深入教学一线,深度挖掘各二级学院将前沿科研成果、创新思维与研究方法有机融入课堂、实验与实践环节的生动实践,呈现科研赋能教学、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南院方案。“科研育人”典型案例系列报道第7期报道信息工程学院林宁副教授“依托科研项目,激发学生科研潜能”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该案例依托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基于云技术的C语言移动学习平台研究与实现,南宁学院教授培育工程项目:智能语音问答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一、主要做法
1.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的研究与开发过程;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数据库的设计、前端UI设计、后端框架应用、编码、系统测试等工作;让学生真正了解软件开发从需求分析到软件交付和维护的一系列步骤,熟悉软件开发流程即软件设计思路和方法的一般过程,包括对软件先进行需求分析,设计软件的功能和实现的算法和方法、软件的总体结构设计和模块设计、编码和调试、程序联调和测试以及编写、提交程序等一系列操作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解决客户的问题。
2.依托南宁学院教授培育工程项目:智能语音问答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的研究与开发过程,主要参与服务器架构设计,运行维护。
3.鼓励学生利用项目研究积累的技术,开展毕业论文选题及研究工作,利用项目经费支持学生开展毕业设计。项目经费共支持了10名学生的毕业设计开展或论文发表。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鼓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参与项目的研究,指导学生在人工智能算法应用、服务器运维、软件开发技术等方向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如:使用了Nginx代理,缓解和分流用户访问压力,提高了服务器在响应数据上的效率,达到负载均衡;将Elasticsearch作为数据搜索引擎应用到网盘资源检索上,具有检索速度快、匹配率高等优势;使用聚类分析K-Means算法、LGBM分类算法等算法,建立决策树机器分类模型、亚分类决策树模型,有效帮助考古工作者分析和鉴别古玻璃制品成分等。
基于上述研究,教师以通讯作者身份指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有2篇获得广西电子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二等奖。10名学生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其中2篇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一)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
1.刘新武,林宁.基于Linux企业邮件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2020.计算机技术与教育学报.
2.杨智翔,林宁.基于Android的家政服务APP的设计与实现. 2020.计算机技术与教育学报.
3.黄名俊,林宁.基于Linux的Web服务器设计与实现.2021.2021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大会.
4.陈凯旋,林宁.基于Elasticsearch 的网盘搜索系统设计与开发.2022.计算机技术与教育学报.
5.陈力铭,林宁.博思教师辅助平台设计与开发.2022.计算机技术与教育学报
6.付明超,林宁.基于Activiti的低代码办公平台设计与开发.2022.计算机技术与教育学报.
7.何榆锋,林宁.基于 Linux 的高可用服务器集群架构设计与实现.2023.计算机技术与教育学报.
8.黄建桥,林宁.Linux 系统自动化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及应用,2023,计算机技术与教育学报.
9.王珂珑,林宁.Linux下基于 socket多线程并发通信系统设计与开发.2023.计算机技术与教育学报.
10.周祖灏,李文鑫,黄培峰,林宁.基于分类算法的古代玻璃制品成分分析与鉴别模型.2023.计算机技术与教育学报.
11.李鸿秀,唐子峰,黄纪,林宁.基于机器学习的蔬菜类商品的自动定价及补货策略模型.2024.计算机技术与教育学报.
12.刘健民,林宁.基于Kubernetes的容器化Web应用的自动化部署方案研究与实现.2024.计算机技术与教育学报.
(二)四篇篇论文获广西电子学会优秀学术论文:
1.周祖灏,李文鑫,黄培峰,林宁. 《基于分类算法的古代玻璃制品成分分析与鉴别模型》获2023年广西电子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优秀论文三等奖;
2.何榆锋,林宁.《基于Linux 的高可用服务器集群架构设计与实现》,获2023年广西电子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优秀论文三等奖;
3.李鸿秀,唐子峰,黄纪,林宁.基于机器学习的蔬菜类商品的自动定价及补货策略模型,获2024年广西电子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优秀论文一等奖;
4.刘健民,林宁.基于Kubernetes的容器化Web应用的自动化部署方案研究与实现,获2024年广西电子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优秀论文二等奖。

学生发表的论文

学生论文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