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发中心概况
南宁学院智能制造与虚拟仿真研究中心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为依托而建立,促进两个专业的科研与学科发展建设,于2022年建立,地址位于南宁学院南硅谷B204C。该研究中心目前拥有12名骨干成员,主要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骨干教师。该研究中心致力于地方经济和科技发展,主要在信息科技、智能制造、先进材料等领域内,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及虚拟仿真,结合智能和数字孪生技术,提出新的先进制造技术及工程材料,助力3D打印、纳米材料及机器人等技术的进步,让机械产品设计开发更高效及环保。目前该研究中心在科研项目研究、企业横向项目开发、论文发表、专利申请、成果转化、学生科研和创新活动等方面均有成果不断产出。
二、主要研究方向
方向一:先进制造。主要包括先进制造技术、增材制造、先进工程材料等。智能制造作为一种制造模式,具有据测判断、人机交互、建模仿真、自行组织、维护学习等特征。制造过程的智能化,需要研制开发各类智能装置、智能制造系统,以及自动化或智能化生产线,进而建设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数字化企业。机械制造业要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全过程,都要考虑废弃物最少、排放最低、资源利用最高、环境影响最小,从而使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因此,产品设计、制造工艺、材料应用、包装运输、处理回收等缓解都要做到绿色化。
方向二:智能机械与虚拟仿真。主要包括数字孪生技术、机械结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智能控制等。随着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时代的来临,大数据、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更新让制造业进入全新的智能化的领域,不少行业在发展中脱颖而出。相较于传统机械,现代机械很大程度上应用了自动化技术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自动化的优点在于节省了劳动力、能源、材料,提升了机械加工质量与精度。自动化结合了计算机技术与控制理论,从而让机械实现自动,有效地解决了生产率低下的问题。自动化还能将工人们从重复、单调的工作模式中解救出来,将目光放在更高、更值得改进的领域。
三、主要人员简介
1.团队成员基本情况
目前为止该研究中心共12名教师,均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教师,其中工学博士2人,在读博士2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1人,中级4人,队伍在年龄、职称、学历方面分布合理,随着平台的不断建设,未来将不断壮大该中心队伍。目前该中心队伍的具体情况如下:
序号 |
姓 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 称 |
专 业 |
1 |
周建阳 |
男 |
1986.02 |
副教授 |
机械工程 |
2 |
尹志新 |
男 |
1960.08 |
教授 |
材料科学及控制工程 |
3 |
张更娥 |
女 |
1978.09 |
副教授 |
农业机械化工程 |
4 |
蒋正忠 |
男 |
1982.10 |
高级工程师 |
农业机械化 |
5 |
张聪聪 |
女 |
1993.03 |
副教授 |
智能制造 |
6 |
黄才贵 |
男 |
1991.12 |
讲师 |
农业机械化 |
7 |
陈坚 |
男 |
1991.08 |
工程师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8 |
常青青 |
女 |
1989.03 |
讲师 |
智能制造 |
9 |
蒙丹 |
女 |
1995.05 |
未定级 |
先进制造 |
10 |
黄丽满 |
女 |
1994.05 |
未定级 |
机械工程 |
11 |
滕宇 |
男 |
1993.03 |
未定级 |
控制工程 |
12 |
刘兴国 |
男 |
1985.10 |
讲师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2.平台的队伍成员个人简介
(1)负责人:周建阳,博士/副教授(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专家库成员,南宁市E类高层次人才;2019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19年11月至至今在广西大学可再生能源材料协同创新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先进制造技术、传质传热及能源管理方面的研究;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6项,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地厅级项目1项,发表论文20多篇,获国家专利20余项,其中以第一作者Sci文章5篇(Top期刊3篇),Ei收录文章4篇;获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
(2)成员:尹志新,东北大学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2年9月获东北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11年5月—2013年4月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机械工程材料第八届、九届编辑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机械构件强度分析及显微组织与性能关系方面的研究。曾参与研究过国家八五、九五等科技攻关项目。主持完成了一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一项厅局级项目。获得过煤炭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一项。在《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Adwanced Materials Research、《金属学报》、《钢铁》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篇被SCI、EI收录,其中1篇在SCI二区刊物上发表,在机械结构强度分析与优化、构件材料的疲劳行为、金属材料显微组织与性能研究等方面具有坚实的研究基础。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2003年起指导硕士研究生,已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30多人。承担过《工程制图》、《C程序设计》、《专业英语》、《机械工程材料》、《材料热力学》等多门本科生课程和研究生课程。发表了两篇相关的教学改革论文。作为主要人员参加了教育部“广西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研究项目。
(3)成员:张更娥,副教授,广西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科技专家库专家、玉林市科技专家库专家、广西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员、《汽车实用技术》杂志社编委,南宁市优秀教师。自2009年7月至今从事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相关工作10余年。研究方向为车辆工程、发动机节能、电动汽车控制、太阳能光伏板被动制冷。学术研究:主持及主要完成人完成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教育厅教改项目、南宁市邕宁区科技攻关项目等10余项。参与四川省科技厅项目及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教育厅教改项目、南宁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等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6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9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SCI1篇,中文核心3篇。出版教材2部。2019年南宁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2016-2018年指导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2015年参加第二届全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自然科学应用学科组讲课比赛,获得二等奖1项;2013年获得第十三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2014年荣获第十四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三等奖1项;2012年荣获第十二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三等奖1项,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
(4)成员:蒋正忠,研究生毕业于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在校期间,主要从事农业机械自动化方面的研究,曾参与发动机电喷系统的研究及其控制系统的开发工作、发动机示功图数据采集系统的开发工作等。研究生毕业后长期从事装载机车架结构、装载机工作装置机构、装载机铲斗结构的研究和设计工作,具备丰富的企业实战经验,项目经历经验积累多。目前主持在研一项校级科研项目《基于LabVIEW的机械结构构件应力测量系统的研究》,曾指导学生参加并获得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广西区三等奖。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4项。
(5)成员:张聪聪,女,副教授,工学硕士学位,现任南宁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研究生毕业于广西大学,主要从事机械材料性能、材料力学领域的研究。主持结题市厅级科研项目1项,教改项目1项,参与科研项目6项、教改项目8项,发表学术、教改论文10余篇,授权第一发明人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17项,指导学生参加双创大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区级9项。
(6)成员:黄才贵,讲师/工程师,南宁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的机械教研室主任,3D打印造型师,3D数据工程师,3D大赛创新导师,双师型教师。主持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民办高等教育专项课题1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本科示范课1项、应用型示范课1项、专创融合项目2项、教学软件建设项目1项,参与教材编写1本,参与完成2项自治区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参与在研1项省部级本科教学改革项目,获得2021年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九)、南宁学院2019年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十七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二等奖。主持结题厅级、局级、校级自科项目6项,参与其他科研项目10余项。获南宁市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教改论文6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篇,普通期刊学术论文8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发明授权28项、实用新型授权2项,完成1项广西科技成果登记。累计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奖励国家级8项、区级27项,指导学生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6项、区级4项。连续多次年度考核均为优秀,多次被评为南宁学院先进教育工作者、工会积极分子等。
(7)成员:陈坚,讲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负责人。曾任职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从事FSO无线光通信产品的研发;现任职于南宁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机械教研室,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结构设计和热设计。主持完成《MATLAB及工程应用》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主持《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改革实践项目,获得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发表教改论文1篇,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8项。
(8)成员:常青青,讲师,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专任教师,1+X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考评员,主持区级职业教改项目1项,主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主持校级示范课程项目1项,主持校级专创融合项目1项,主持校级课程思政项目1项,主持校级教育教学软件项目1项,主持校级实践教学示范课程项目1项,参与申报广西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1项,参与申报广西职业教改A类项目1项;参加教学相关竞赛获区级以上二等奖1项,校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以第一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1项;主持市厅级以上项目2项,主持校级科研项目2项,授权发明专利5件,其中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3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件,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核心论文录用4篇,第一作者发表教改论文6篇,被授予南宁学院2022年度“科研标兵”称号。
(9)成员:蒙丹,助教,中共党员,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西大学,南宁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的机械教研室专任教师。主持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1项,曾参与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西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二区论文2篇。2018年荣获第六届广西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三等奖。
(10)成员:黄丽满,助教,女,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双学士,现任南宁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教师。科研情况:发表论文3篇,专利9项。
(11)成员:滕宇,助教,研究生毕业于Monash University Engineering Faculty,现任南宁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机械教研室教师,百度1+X自动驾驶软件系统应用考评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感器融合、结构优化仿真分析。在本项目中担任建模与仿真分析工作,曾任China-ASEAN Technical Education Cooperation Platform《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授课教师,参与Monash University David Burton,Tom McQueen博士《Design of a low-powered commuter vehicle》项目,2021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无人驾驶智能小车负责人。
(12)成员:刘兴国,男,研究生,讲师/工程师。2011年参与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探索》;2014年参与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重点项目: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已经结题);发表论文《基于行业需求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PLC实训体系建设探讨》、《基于特殊环境条件下涵洞清淤机器人设计》、《基于CAD/CAM技术的挖掘机后端盖加工》,累计发表论文10篇。
四、社会服务、学术交流等
该研究中心的建立,不仅是为科学研究服务,同时对学生的教学意义重大。针对实践性强的理工科学科,该中心的建立可以促进本学科紧跟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通过课题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试验、成果转化、产业化等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活动,将前沿技术融入本学科的教学,实现科技活动与教学活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结合,助力专业群发展。通过该研究中心的建设,不断提升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数字与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建立资源共享的网络资源平台,进一步加强校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深化校企合作。以该研究中心为基础,辐射附近区域相关产业,与相关企业或院所深度交流合作,亦可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常青青老师曾长期作为乡村科技特派员,为农村科技振兴发展提供支持。
五、主要研究成果
截至目前,该研究中心成员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在先进制造技术、传质传热及能源管理、增材制造、先进工程材料、机械结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智能控制等方面开展研究,目前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5项,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市厅级项目7项,发表论文20多篇,获国家专利30余项,其中以第一作者Sci文章5篇(其中Top期刊3篇),Ei收录文章4篇。具体成果如下:
1.承担的项目情况
序号 |
课题名称 |
项目类别 |
立项编号 |
承担情况 |
1 |
声场作用复杂润湿表面微细通道相变传热优化与流型拓扑结构调控研究 |
广西省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2018JJB160111 |
主持 |
2 |
基于仿生微观表面的微电子散热器内量子点石墨烯纳米流体强化流动沸腾传热研究 |
省部级,博士后面向基金项目 |
2020M673094 |
主持 |
3 |
面向北部湾经济区的机械类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 |
2021JGZ176 |
主持 |
4 |
基于仿生微观表面的微电子散热器内纳米流体相变强化传热研究 |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 |
2019KY0471 |
主持 |
5 |
港口机械金属结构应力在线监测与诊断系统的研究 |
广西高校临海机械装备设计制造及控制重点实验室项目 |
GXLH2014ZD-04 |
主持 |
6 |
DMLS微型换热器内磁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特性研究 |
广西高校临海机械装备设计制造及控制重点实验室项目 |
GXLH2016ZD-04 |
主持 |
7 |
DLS微电子换热器成型机理及传热性能研究 |
钦州市“互联网+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课题 |
2017QGZZ02 |
主持 |
8 |
基于低表面能处理的微细通道电场强化纳米流体相变传热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21276090 |
参与 |
9 |
基于外场协同作用复杂润湿表面微细通道相变传热优化与流型拓扑结构调控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21776096 |
参与 |
10 |
复杂激励作用下甘蔗收获机切割系统振动性能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51465006 |
参与 |
11 |
甘蔗收获机械输送系统数字化设计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 |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016GXNSFBA380214 |
参与 |
12 |
适于丘陵地区的小型甘蔗联合收获机产品研发 |
国家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 |
2009GJE10008 |
参与 |
13 |
基于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的百香果采收装置研究 |
南宁市邕宁区科技开发计划项目 |
20180106A |
主持 |
14 |
共享单车智能存取立体车库研制及系统开发 |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 |
2019KT0921 |
主持 |
15 |
基于圆台模型的接触热阻的研究 |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 |
2020KY64010 |
主持 |
2.发表论文情况
[1] Jianyang Zhou, Xiaoping Luo*, Changzheng Li, Lizhe Liang, Gaohui Wang, Bolin He, Zhi Qun Tian*. Flow boiling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under ultrasound field in minichannel heat sinks [J]. 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 2021, 105737. (SCI,JCR Q1,IF=7.491/中科院 一区TOP)
[2] Jianyang Zhou, Xiaoping Luo*, Bolin He, Changzheng Li, Lizhe Liang.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graphene/R141b nanofluids enhanced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minichannel heat sinks [J]. Powder Technology. 2021, Accept. (SCI,JCR Q1,IF=5.134/中科院 二区 TOP)
[3] Jianyang Zhou,Xiaoping Luo*,Yuchen Pan,Dacheng Wang,Jian Xiao,Jinxin Zhang,Bolin He. Flow boiling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pressure drop in minichannels with artificial activation cavities by direct metal laser sintering [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9, 113837.(SCI,JCR Q1,IF=5.295/中科院 二区TOP)
[4] Jianyang Zhou,Xiaoping Luo*,Zhenfei Feng,Jian Xiao,Jinxin Zhang,Feng Guo,Haiyan Li. Saturated flow boiling heat transfer investigation for nanofluid in minichannel [J].Experimental Thermal and Fluid Science. 2017,85:189-200.(SCI, JCR Q1, IF=3.232/中科院 二区)
[5] Jianyang Zhou,Xiaoping Luo*,Cong Deng,Mingyu Xie,Lin Zhang,Di Wu,Feng Guo. Influence of nanoparticle concentrations on flow boiling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of Al2O3/R141b in micro heat exchanger by direct metal laser sintering [J].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7, (12)25:1714-1726.(SCI, JCR Q2, IF=3.171/中科院 二区)
[6] Jianyang Zhou, Xiaoping Luo*, Bolin He, Changzheng Li, Lizhe Liang, Zhi Qun Tian*. Flow boiling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nanofluid in 3D-printed minichannel heat sink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2021, Under Review(SCI,JCR Q1,IF=3.744/中科院 二区TOP)
[7] Bolin He, Xiaoping Luo*, Fan Yu, Jianyang Zhou, Jinxing Zhang. Flow boiling characteristics in bi-porous minichannel heat sinks sintered with copper woven tap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158 (2020) 119988.(SCI,JCR Q1,IF=5.584/中科院 一区TOP)
[8] 周建阳,罗小平*,谢鸣宇,邓聪. DMLS微型换热器内纳米粒子浓度对Al2O3/R141b流动沸腾压降的影响[J].化工学报,2016,67(11):4587-4598. (EI收录)
[9] 周建阳,罗小平*,冯振飞,邓聪,谢鸣宇. DMLS微换热器粗糙度对Al2O3/R141b流动沸腾传热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6,47(11):421-428. (EI收录)
[10] 周建阳,罗小平*,冯振飞,邓聪,吴迪.基于杨氏理论的微型换热器传热壁面表面特性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5(01):123-128. (EI收录)
[11] 周建阳,罗小平*,李海燕,郭峰,邓聪,谢鸣宇.纳米粒子浓度对纳米流体流动沸腾传热及压降影响综合评价[J].化工进展,2017,36(01):71-80. (EI收录)
[12] 周建阳,李尚平*,周敬辉,薛斌,邱敏敏,王增.砍蔗刀盘安装位置对砍蔗质量影响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4,36(03):146-148.(中文核心)
[13] 周建阳,李尚平*,陆安山,何永玲,薛斌,潘宇晨.砍蔗刀盘切割深度对宿根破头率影响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5,37(02):186-189. (中文核心)
[14] 周建阳,李尚平*,潘宇晨,薛斌,谢积锦.入土切割对砍蔗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6,37(01):22-25. (中文核心)
[15] 罗小平,邓聪,周建阳,冯振飞.制冷系统不同表面能微通道的流动沸腾传热特性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20):217-222. (EI收录)
[16] 冯振飞,罗小平,周建阳,吴迪.微通道内纳米制冷剂流动沸腾传热预测模型[J].农业机械学报,2016,47(08):346-355. (EI收录)
[17] 罗小平,廖政标,周建阳,张霖.壁面润湿性对微细通道内R141b流动沸腾不稳定性的影响[J].化工进展,2019,38(02):752-760. (EI收录)
[18]Zhi Xin Yin,Harry Bhadeshia,The divorce eutectoid transformation in the higher Mn bearing steel,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3,6634-638(2013):1798-1802。
[19]尹志新,贺琳丹,李端芳,刘晓红,金长义,汽缸套铸造余热等温淬火工艺与性能的研究,铸造,2010,59(10):1073-1075。
[20]尹志新,梁文博,韦齐峰,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研究进展,科技导报,2014,(18):79-83。
[21]尹志新 ,李言语,梁兴华,陆辉,陶瓷/金属复合装甲抗侵彻研究进展,四川兵工学报,2013,(05):116-119+133。
[22]尹志新,吴冬强,许枭,覃桂萍,SOFC阳极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分析,电源技术,2012,(07):1062-1064。
[23] 黄才贵,常青青,蒋正忠,刘兴国.一种新型食用甘蔗自动去皮装置的设计与研究[J].包装与食品机械,2021,39(03):85-88.(中文核心)
[24] 黄才贵,张更娥,李岩舟.小型往复式甘蔗削皮机的设计[J].农机化研究,2022,44(04):96-100.(中文核心)
[25] 黄才贵,蒋正忠,李岩舟,马晓丽.甘蔗种防破芽切断装置的设计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22,371(01):198-201.(中文核心)
[26] 黄才贵,蒋正忠,李岩舟.一种高枝水果采摘头的设计分析[J].机械设计与研究,2021,37(04):188-191+197.(中文核心)
3.申请专利情况
[1] 田植群,周建阳,尹志新,胡祥卿,一种用于强化大功率LED灯散热器效率的传热工作介质,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2020111631328,申请日:2020.10.27.
[2] 罗小平,周建阳,冯振飞,肖健,章金鑫,郭峰,李海燕,王兆涛,王梦圆,王文,袁伍,廖政标. 外加超声强化复杂微观凹腔阵列微通道沸腾传热实验系统. 中国:ZL201721270954.X,申请日期:2018-06-19.
[3] 罗小平,周建阳,冯振飞,肖健,章金鑫,郭峰,李海燕,王兆涛,王梦圆,王文,袁伍,廖政标. 一种具复杂微观凹腔阵列的微细通道蒸发器. 中国:ZL201721271436.X,申请日期:2018-04-27.
[4] 罗小平,周建阳,王兆涛,邓聪,谢鸣宇,吴迪,张霖,甘兵,朱慧慧,郭峰,李海燕.一种具有低表面能换热特性的双层微细通道群组换热器.中国:ZL201620157362.6,授权日期:2016.10.05.
[5] 罗小平,周建阳,邓聪,谢鸣宇,冯振飞,吴迪,张霖,甘兵,王兆涛,朱慧慧.一种氟塑料换热管与管板的焊接装置.中国:ZL201620390823.4,授权日期:2016.10.05.
[6] 罗小平,周建阳,冯振飞,欧阳顺亮,邓聪,谢鸣宇,吴迪,张霖,甘兵,王兆涛.一种氟塑料单管烟气换热系数测量系统.中国:ZL201620383665.X,授权日期:2016.10.05.
[7] 罗小平,周建阳,冯振飞.一种氟塑料单管烟气换热系数测试装置. 中国:ZL201620390071.1,授权日期:2016.10.05.
[8] 罗小平,周建阳,王兆涛,冯振飞,欧阳顺亮,邓聪,谢鸣宇,吴迪,张霖,甘兵.一种U型布置圆管式氟塑料防腐烟气换热器.中国:ZL201620390073.0,授权日期:2016.10.05.
[9] 罗小平,周建阳,冯振飞,肖健,章金鑫,郭峰,李海燕,王兆涛,王梦圆,王文,袁伍,廖政标. 一种超声场强化复杂微观凹腔阵列微通道沸腾传热装置. 申请号:CN201710910970.9,申请日期:2018-03-27.
[10] 周建阳,覃泽宇,潘宇晨,薛斌,钟家勤,张培,吴宇,黄乾添,杨祖江,范承广.仿甲壳虫鞘翅微结构表面的仿生风冷式微型散热器.中国:ZL201820010837.8,授权日期:2018.8.27.
[11] 周建阳,李烈荣,薛斌,钟家勤,潘宇晨,鲁娟,覃泽宇,吴宇,范承广,张培,杨祖江. 基于草鱼鱼鳞微观表面的微型散热. 中国:ZL201820016962.X,授权日期:2018.01.04.
[12] 周建阳,覃泽宇,潘宇晨,薛斌,钟家勤,张培,吴宇,黄乾添,杨祖江,范承广.基于甲壳虫鞘翅微结构表面的微型散热器.中国:ZL201820010803.9,授权日期:2018.01.04.
[13] 周建阳,吴宇,钟家勤,薛斌,何永玲,潘宇晨,鲁娟,张培,范承广,覃泽宇. 基于水稻叶微观表面的微电子散热器. 中国:ZL201820010783.5,授权日期:2018.01.04.
[14]黄才贵,常青青,蒋正忠,刘兴国. 一种蔗种切断装置[P]. 广西壮族自治区:CN110249740B,2021-11-09.
[15]黄才贵,刘兴国,常青青,蒋正忠. 一种物料输送机构[P]. 广西壮族自治区:CN110817387B,2021-11-05.
[16]黄才贵,刘兴国,常青青,蒋正忠. 一种物料输送机构[P]. 广西壮族自治区:CN110813509B,2021-10-08.
[17]黄才贵,辛华健,黄坤,邓明健. 一种用于拖拉机的木薯块根拔起装置[P]. 广西壮族自治区:CN109526356B,2021-09-21.
[18]黄才贵,邓明健,张贵敏,郜菁炜,甘浩,莫贵文,林继显,李伟昌,欧仔林. 一种电控式甘蔗去皮切断装置[P]. 广西壮族自治区:CN109288082B,2021-09-10.
[19]黄才贵,刘兴国,蒋正忠. 一种木薯拔起力学分析试验的模型试验台[P]. 广西壮族自治区:CN109946223B,2021-09-10.
[20]黄才贵,常青青,刘兴国,蒋正忠. 一种多自由度电钻支架[P]. 广西壮族自治区:CN110773776B,2021-08-31.
[21]黄才贵,辛华健,黄伟,林红,邓明健,郜菁炜,梁定杰,董焕进,蒙辉钦. 一种人工荔枝采摘器[P]. 广西壮族自治区:CN109197136B,2021-07-30.
[22]黄才贵,何宇. 一种机器人画笔用夹紧器[P]. 广西壮族自治区:CN110767066B,2021-07-13.
[23]黄才贵,蒋正忠,刘兴国. 一种甘蔗蔗种夹紧切断装置[P]. 广西壮族自治区:CN110039585B,2021-06-11.
[24]黄才贵,何宇. 一种在工业机器人末端上使用的笔夹[P]. 广西壮族自治区:CN110712454B,2021-04-16.
[25]黄才贵,刘兴国,蒋正忠. 一种甘蔗蔗种夹持输送装置[P]. 广西壮族自治区:CN110182536B,2021-03-16.
[26]黄才贵,蒋正忠,刘兴国. 一种防破芽蔗种切割装置[P]. 广西壮族自治区:CN109822637B,2020-12-29.
[27]黄才贵,常青青,蒋正忠,刘兴国. 一种种芽位置保持不变的甘蔗种排种输送装置[P]. 广西壮族自治区:CN110304426B,2020-12-04.
[28]黄才贵,常青青,刘兴国,蒋正忠. 一种用于套筒扳手的振动式通用连接头[P]. 广西壮族自治区:CN110170948B,2020-10-09.
[29]黄才贵,常青青,刘兴国,蒋正忠. 一种柔性套筒扳手[P]. 广西壮族自治区:CN110170951B,2020-10-09.
[30]黄才贵,张更娥,林红,蒋正忠. 一种甘蔗排种装置[P]. 广西壮族自治区:CN107018732B,2020-08-28.
[31]黄才贵,常青青,蒋正忠,刘兴国. 一种甘蔗种植机的防破芽蔗种切断装置[P]. 广西壮族自治区:CN211073839U,2020-07-24.
[32]黄才贵,张更娥,刘兴国,辛华健,邓明健,郜菁炜,梁定杰,董焕进,蒙辉钦. 一种重型柴油机的气门锁夹拆卸辅助工具[P]. 广西壮族自治区:CN109129300B,2020-07-21.
[33]黄才贵,辛华健,谢宝军,韦兴佩,黎世绽,邓明健,郜菁炜. 一种基于不完全齿轮的小区双层停车装置[P]. 广西壮族自治区:CN109488068B,2020-06-23.
[34]黄才贵,蒋正忠,张更娥. 一种柴油机的凸轮轴衬套拆装工具[P]. 广西壮族自治区:CN107650070B,2020-04-24.
[35]黄才贵,刘兴国,黄福标,蒋正忠,庞湘萍,林红,李胜,梁秋荣,张更娥,黄坤,邓明健,郜菁炜,梁定杰. 一种农用机电设备振动检验试验台[P]. 广西壮族自治区:CN209606048U,2019-11-08.
[36]黄才贵,张更娥,蒋正忠. 一种发动机气门锁夹拆装辅助工具[P]. 广西壮族自治区:CN108098669B,2019-10-11.
[37]黄才贵,张更娥,蒋正忠. 一种内燃机气缸套拆装工具[P]. 广西壮族自治区:CN107116509B,2019-07-09.
[38]黄才贵,张更娥,蒋正忠. 一种甘蔗收割模拟试验台的根部夹紧装置[P]. 广西壮族自治区:CN106645643B,2019-03-05.

该研究中心团队部分成员合影

团队成员开展科研研讨沙龙活动

团队成员黄才贵赴武汉大学参加骨干科研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