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硕士学位培育点概况
交通运输硕士学位培育点立足南宁,面向广西,辐射泛北部湾区域,服务东盟和“一带一路”建设,根据广西交通行业发展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对高层次交通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依托广西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效节能环保动力装备创新联合体、南宁市新能源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面向东盟地区交通运输高层次人才培养,聚焦智慧交通、交通规划、交通信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重点建设并形成了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三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方向。目前,本硕士点共有8位骨干教师与广西大学在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等领域培养研究生17人,截止目前已经毕业4人。
二、主要研究方向:关键科学问题、领域、方向及内容等
1.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聚焦“交通强区”和交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延伸的新问题,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通过对交通运输系统的综合规划设计与评价,交通运输系统运营过程的科学管理,交通运输系统资源配置的优化,保障我区交通可持续发展,解决城乡交通、城市交通和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的规划和管理难题,重点在综合交通系统规划、轨道交通“多网融合”、城市交通治理、交通安全以及智能交通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取得相关成果。
2.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针对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中的迫切需求,研究数据孪生技术、交通仿真建模及验证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与智能视频分析、智能传感与计算机控制等信息控制技术,增强交通信息检测与处理、改善交通控制与安全、提升交通运营效能,聚焦交通基础设施设备智能运维及健康监测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技术研究,与交通企业及区外优势科研单位合作,产学研协同结合。目前设有南宁市“轨道交通项目专家岗”。
3.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立足广西汽车产业和交通运输发展实际,以现代交通运输安全、高效、节能、环保需要为导向,专注于城市交通和物流运输中汽车的安全性、节能性和环保性,紧跟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及网联化发展趋势,依托南宁市新能源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密切与企业合作,围绕汽车设计和运用中的关键技术和问题,重点在能源管理、运动控制、系统优化、品质保障等方面,开展研究与服务,并取得较好成果。
三、主要人员简介
文旭光:硕士、教授、广西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家。1984年获西南交通大学运输管理工程专业硕士。中共广西区党委第八次党代会党代表、南宁市政协委员。现任广西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主任、南宁市轨道交通人才高地负责人、广西轨道交通协同育人平台负责人。
先后参与广州、重庆、成都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承担了“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4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主持11项,主研3项);2014年作为负责人获批为南宁市人才小高地;主持的南宁轨道交通模拟驾驶系统平台建设项目获南宁市科技局批准为2014年重大专项项目。近三年,主持自治区重大专项共3项,项目总经费2200万元。2020年主持的“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获批为广西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项目经费1000万元。2021年主持广西科技厅创新驱动发展专项,项目经费1000万元。发表论文 30 余篇,获专利、软著1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四项。
范毅: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交通运输学院副院长、南宁市高层次D类人才、南宁市首席技师、广西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科技专家库专家、广西标准化协会专家库专家、中国内燃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员、广西汽车工程学会理事、广西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与传动分会理事。
主持或参与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项目、四川省区域创新合作项目、南宁市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育项目、柳州市科技重大专项、南宁市邕宁区科技攻关项目、企业横向项目等10项。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13项,主持的项目获得南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一作/通讯发表SCI/EI收录论文11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独著)。
陈建球: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研究方向为轨道交通、交通智慧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应用。现任广西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交通运输专业)负责人;南宁(东盟)轨道交通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轨道交通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持中央引导地方专项资金项目1项;南宁市创新创业人才专项项目1项;南宁市轨道交通人才小高地项目1项;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广西科技项目3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庞彦知: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交通运输学院副院长、南宁市高层次E类人才、广西大学兼职硕士导师,广西科技专家库专家、广西科学传播专家库专家、广西科协智库专家、广西标准化协会专家库专家、广西交通运输厅专家、交通运输协会理事。
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3项,横向项目3项;作为主要研发人员,参与10余项省部级及市厅级项目;主持校级自然科学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北大核心论文1篇,EI检索论文6篇。授权专利1项;授权软件著作权3项。
韩义勇: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广西现代物流专家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国资委省属企业外部董事人才库人选。在机械制造、能源动力、节能环保等领域专业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其中EI检索4篇,SCI检索1篇。曾获国家级、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两项。研究领域包括节能环保、供应链管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等。
秦颐鸣: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交通运输学院专任教师,桂林理工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百色市第八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主持或参与省部级项目9项、市厅级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了专业论文10篇,其中3篇被SCI、EI检索;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
金乐: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2010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2010年进入北部湾大学工作,2015年转入车辆工程教研室,担任《机械设计基础》《车辆工程专业英语》《汽车液压与液力传动》等课程教师。
在职期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西区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论文6篇,其中SCI检索2篇。2018年-2021年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全国三等奖2项。2022年入职南宁学院交通运输学院,任专任教师,2024年指导学生参加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获全国二等奖一项。
杨涛:硕士、正高级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投资)。交通运输学院专任教师、南宁市数字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南宁市高层次人才(D类)、广西科技专家库专家、广西标准化学会专家库专家、广西公共资源(建设工程类)评标专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广西公路学会会员。
主持或参与广西自治区重大交通规划咨询类项目百余项,获全国优秀规划设计奖4项(二等奖1项)、广西自治区优秀规划设计奖15项(一等奖6项)、广西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5项(一等奖1项)、广西勘察设计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主持或参与广西科技厅科研课题2项、主持或参编并发布广西地方标准8项、主编或参编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期刊学术论文11篇(核心6篇)。
鲍春:硕士、高级工程师。交通运输学院专任教师、南宁市高层次E类人才、广西标准化协会专家库专家、广西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咨询专家。
主持或参与重大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与咨询等横向项目35项,获广西优秀规划设计奖5项;广西优秀工程咨询奖6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广西勘察设计协会科学技术奖1项,主持或参与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课题2项,自治区交通厅课题2项,自治区科技厅课题2项目,主持或参与编制的广西地方标准7项,合作学术专著2部,发表期刊学术论文7篇。
四、社会服务、学术交流等
南宁学院与南宁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交控智维有限公司、广西交通设计集团、广西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申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广泛的校政企合作关系。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践教学和学生就业指导,与企事业单位联合申报获批市厅级以上纵向科技项目9项,承担企业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横向科研项目共计34项,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成效明显。
目前已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联合承办第九届机电控制技术与交通运输国际学术会议(ICECTT 2024),该会议于2024年5月24-26日在中国桂林召开,旨在为从事机械制造系统及其自动化与交通运输技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一个共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的平台,让广大专家学者了解学术发展趋势,拓宽研究思路,加强学术研究和探讨,促进学术成果产业化合作;承办广西科协“八桂科技讲坛”--交通基础设施防腐新材料发展学术研讨会;承办南宁市科协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前沿技术开发与应用 ;协办第二届人工智能与物流工程国际会议(ICAIL2022)。
五、主要研究成果
本硕士专业建设点围绕智慧交通、交通规划、交通信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形成了稳定且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近三年学科团队教师共承担项目65项,其中省部级项目7项,进校科研经费达1419.7748万元,陈建球博士主持申报的《交通基础设施智能运维及健康监测平台》获得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资助382.94万元,庞彦知副教授主持申报2023年自治区科技计划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广西交通新技术转移中心平台建设》项目获批立项,资助经费100万元;韩义勇博士主持申报广西科技厅“2023年度港澳台高层次人才聚桂工作项目”获得立项,资助经费46万元;发表学术论文82篇,其中D类以上高水平论文43篇,发表期刊包含(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中科院一区,影响因子15.1)(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中科院二区,影响因子11.9) 等期刊;出版专著4部、教材2部;授权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5件、软件著作权11项;成果转让12项;决策咨询报告2篇,其中省部级采纳1篇、市厅级采纳1篇;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3项。其中陈建球博士作为第一硕士生导师指导的学生向恺发表北大中文核心论文《考虑空气对流换热的弓网电弧仿真研究》。

交通运输学院承办第九届机电控制技术与交通运输国际学术会议

举办“八桂科技讲坛”——交通基础设施环保防腐新材料发展学术交流会

举办南宁市第十三届学术年会系列活动--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前沿技术开发与应用

硕士点团队教师赴深圳参加首届世界能源大会

陈建球博士为第一导师指导2020级硕士研究生向恺毕业答辩现场